banner
法教傳播
- News -
以佛法教育關照世間有情 本願法師開示
四大皆空、正見和因緣觀
佛門通常也被稱為「空門」,因為佛說各種觀象的生滅變易都是由於因緣合和而產生,也由於因緣合和而消滅,沒有恆常,沒有堅實,只有緣生緣滅而已。而四大皆空、是指地、水、火、風、四大元素的延伸。

在我們的世界中,處處都是實有的假相,要認知「緣起性空」非常不易,在遇境逢緣的當下,往往不會有「世間一切現象畢竟空」的覺悟,於是,在痛苦與歡樂、成功與失敗之間,明暗的輪迴著,疲憊不堪,因為我們都被約定俗成或者自以為是的概念綑縛住了,如果有了「空正見」和「因緣觀」就可以讓我們以佛法教育,斷疑生信,破迷開悟。

藉皈依進入佛門,以經典為道路
皈依是學佛的第一個步驟,皈字拆開來是「反」「白」,就是去除過去不正確的見解使成正確知見。

佛的知見,就在三藏十二部的典籍中,佛陀為救世間一切眾苦,諄諄教誨,說法四十九年,要我們看清「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」的虛幻物質生命現象,指導正確的道路,但我們卻常常緊抓五欲六塵,在苦中作樂,甚至有人認為佛法消極,不明白佛法的積極,就在於「性空」的真實義中,「空」就不是「實有」,正因為「非實有」,才能「生萬有」,否則空間都被實有填滿,就會有互相妨礙互相衝突,而且無法變易,「空性」中,是有無盡的可能無限的自在,這就是佛法的積極性。

世俗的顛倒染著力是強大無比的,只有從經典中才能如實的了知佛法,步上實踐佛法的道路。故經者徑也!

以智慧得解脫,因妄想而輪迴
佛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,都可成佛,我們就像是含礦砂的金,佛性迷濛不明;佛是去礦砂的純金,所以要向成佛的目標前進。

首先,要認知「心本空而妄有」,因為有了虛妄的心念,所以無法真實的認知,於是所有的身、口、意、行為,常常是妄心是染著,起惑造業,因此,六祖慧能大師的師兄,神秀和尚才作偈誦「身似菩提樹,心如明鏡台,時時勤拂拭,莫使染塵埃」,就必需藉由「方便」和「正觀」來拂拭塵埃,有正觀的智慧,看一切問題才會走中道,不會被「一切都是虛無的」或「一切都是堅實的」這樣錯誤的知見所迷惑,排除執著雜染,息滅貪瞋痴,勤修戒定慧,然後進入觀的智慧—幻化觀,也就是六祖惠能大師的偈誦「菩提本無樹,明鏡亦非台,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」的境界。來體悟緣起性空的一切真相道理。

以「慈悲喜捨」行「六度萬行」
佛說縱使是菩薩,仍需修六度萬行才能圓成佛果,除了以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般若這六度去行動以外,更需以「慈悲喜捨」這四無量心作為支柱,故我與眾生原是一體的兩面,不能只顧著莊嚴自己而忘了眾生,所以在日常生活中,要以空慧緣起的道理來觀察,並處理對待一切事一切物。因為不論是以慈悲喜捨或貪瞋痴謾,對待眾生都會烙印在自己的心性上,我等不得不慎!

業力和因果的顯現
我們皆以為是外面的境界使自己起了貪欲執著等等的迷惑顛倒,因而造種種業,於是在因果的大海中輪迴不息,佛要我們徹底遠離,去除貪欲和執著等煩惱,圓覺經說:「非作故無,本性無故,知是空花,即無輪迴」,佛並且在初轉法輪和入滅前說了四聖諦的重要,提醒我們要知世間一切苦(生老病死…)斷集(不積聚惡業)慕滅(不造業就輕安)修道(空正見和因緣觀)。菩提道上,不再受世間一切染著所影響。